- ·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06/30]
- ·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06/30]
- ·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06/30]
- ·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06/30]
少数民族优秀音乐文化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传承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发展至今,声乐教学的发展已经走向了一个歌唱方法越来越科学、表演形式越来越丰富、理论研究越来越完善和系统的崭新时期。在不断提倡洋为中用的音乐学习时代,我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至今,声乐教学的发展已经走向了一个歌唱方法越来越科学、表演形式越来越丰富、理论研究越来越完善和系统的崭新时期。在不断提倡洋为中用的音乐学习时代,我们很多人似乎忘记了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音乐财富,忘记了在声乐教学中应该更多地融入传统少数民族优秀音乐文化。因此在高校声乐教学中,不断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正确传承少数民族优秀音乐文化已经刻不容缓,这样做也将对高校声乐教学带来重要的作用和积极的影响。
一、高校声乐教学传承少数民族优秀音乐文化的优势
1.高校传播少数民族优秀音乐文化经验丰富
我国高校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展现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平台,在文化传播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其中一些高校音乐学院不管是在教学研究系统方面,还是在高校音乐教学管理系统方面都积累了丰富且宝贵的经验,在传播少数民族优秀音乐文化方面也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和效果。因此,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融入少数民族优秀音乐文化将会对声乐教学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高校是传承少数民族优秀音乐文化的奠基石
传承少数民族优秀音乐文化不仅仅在高校,它也存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社会民族声乐团体、社会大众声乐媒介等等,它们都应该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传承少数民族优秀音乐文化的重担,主要还是需要广大的高校来承担。首先,高校音乐学院民族音乐文化资源丰富,例如:北京的中央民族大学、湖北武汉的中南民族大学等民族类高校,拥有大量少数民族文化典籍资料和大批的少数民族教师和学生,所以在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方面有先天优势。其次是高校具有一个完整的音乐文化研究体系,上到资深教师、学者,下到学生,都具有一个详细的教学流程。再者高校有其独特的社会影响力,一所高校一般在一个地区具有相当的影响力,高校推出的音乐文化产品往往能在该地区带来很大的积极影响,也会受到当地政府和民间文化团体的积极响应。因此我认为高校在传承少数民族优秀音乐文化中扮演者重要角色,是传承少数民族优秀音乐文化的奠基石。
二、高校声乐教学传承少数民族优秀音乐文化的意义
1.有利于挖掘和丰富少数民族优秀音乐文化
中华民族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因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民族声乐文化资源极其丰富,包含的56 个民族就拥有了56 种少数民族优秀音乐文化,例如:维吾尔族歌曲《塔里木河——我可爱的家乡》 《一杯美酒》、鄂伦春族歌曲《我的家乡在兴安岭上》、侗族歌曲《同志啊,请来侗家吃油茶》、塔吉克族歌曲《冰山下的春天》 等等优秀声乐作品在我国声乐发展史上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我国民族众多,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少数民族优秀声乐作品没有被记录和传承。因此,我认为在高校声乐教学中传承少数民族优秀音乐文化,有利于挖掘更多的少数民族优秀音乐文化,并且可以丰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体系。
2.有利于发挥高校继承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阵地作用
我国高校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在传播中华少数民族优秀音乐文化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各大高校如果要为社会培养优秀的音乐人才,就必须以少数民族优秀音乐文化为基石,在声乐学习中规范和丰富声乐学习教材,在各大活动和比赛中善于传播民族优秀音乐文化。在批判中继承,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强有力地发挥高校继承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阵地作用。
3.有利于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提升学生音乐素养
现代高校音乐学院中的声乐学生主要以学习西方美声音乐居多,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中的涉猎较少。在声乐课堂教学中融入少数民族优秀音乐文化,能够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和音乐表现力,培养学生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将来走向社会能够创造出更多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
三、高校声乐教学传承少数民族优秀音乐文化的措施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民族音乐优秀人才
高校各大音乐学院声乐教学中,声乐教师无疑占据着重要地位,但由于声乐教学目前还不太成熟,许多教学任课老师年纪比较轻,容易导致教师教学偏向现代化,忽视了民族优秀音乐文化的教学,因此,我认为各大高校教学队伍体系应当加强声乐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培养优秀的民族音乐人才。(1) 定期组织任课教师分析民族音乐教材,发挥声乐教研组集体备课的作用。 (2)定期组织任课教师参加民族声乐大师课,丰富自身的专业技能。(3) 鼓励任课教师积极进行民族声乐科研活动,深入挖掘民族音乐内涵。
文章来源:《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 网址: http://www.jjyshfzyj.cn/qikandaodu/2020/1002/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