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浅析中国人急功近利的社会心理形成的原因

来源: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急功近利”一词出自汉代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中的“仁者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理不谋其功”,意为急于求成、贪图眼前的成效和利益。“急功近利”一词落脚在“功”和“利

“急功近利”一词出自汉代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中的“仁者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理不谋其功”,意为急于求成、贪图眼前的成效和利益。 “急功近利”一词落脚在“功”和“利”,而追求功利的特点是“急”和“近”,强调的是急于追求目前的成效和利益,可以理解为做人做事的目的性较强、功利性较盛。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许多中国人都表现出了急功近利的社会心理。例如,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发生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忽视客观规律、急于求成的社会运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人民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出现了发展经济而忽视生态环境发展的情况。在政治领域,一些官员为了突出政绩,“形象工程”、“面子工程”频频出现;学术领域,一些学者为了经济和现实利益,拼凑低质量著作、学术造假等现象不断出现,急功近利的学风有所抬头。另外,从应试教育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不顾学生全面发展、片面追求利益的特点。 中国人为什么会形成急功近利这一心理呢?究其原因,这与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史有重要的关系。 1 关于“急功”思想 时间转瞬即逝,在生命的洪流之中,许多人希望抓住一些永恒的东西。美国哲学家詹姆士在《人之不朽》一文中讲到 :“不朽是人的伟大的精神需要之一。”他这里所说的“不朽”具体说的是宗教性的不朽。而追求不朽却符合人的基本心理。人们都希望自己的短暂的一生能为世人所铭记,而这铭记则主要是通过个人的社会价值、人生价值的实现来实现的。所以,人追求“出仕”、“立功”的心理是普遍存在的。中国历史上的“三不朽”更是仁人志士孜孜以求的一种凡世的永恒价值。然而,后人对“三不朽”解读的世俗化、简单化的倾向,使“立功”更多的指向了个人的事功业绩。这使得熙来攘往奔走于名利场上的人们根本无暇顾及“立功”背后所具有的道德性内涵,而简单的追逐表面上的功名业绩。 儒学兴起以来,其出仕的意识深切地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取向。儒家所推崇的出仕治世、功成名就的价值观念也使得人们“立功”心理迫切,人们普遍想通过参与社会,建立功绩,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所谓胜者王侯败者寇,中国历史上被人称颂、能够载入青史的也总是有功绩的人,所以,人们建立功绩成为人们的普遍追求。而生命的短暂,人生的急迫感又促使了人们求急、求快心理的产生,由此,“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这些急于表功的例子比比皆是,急于求成、贪图眼前利益的现象不断出现。 2 关于“近利”思想 中国是典型的小农社会,农业社会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使得中国人普遍具有务实的精神,这使得中国人更多的注重现实性、现世的利益。与此同时,中国思想的广博性、儒释道等多种思想的并存使得中国人对宗教普遍存在质疑的精神,中国人的思想往往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他们更多的注重现世生活,追求现世的安稳与享乐,由此,现世的利益成为人们的普遍追求,急于获取利益存在于人们的深层的心理之中。 此外,中国传统思想中,“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无利不起早”这些狭隘的思想也为人们追逐利益提供了心理的自我安慰。“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教育上对结果的重视也使得人们更容易看到事情的功利面而忽视事情的过程和人的心理体验。 3 “急功近利”的可能性 “人治社会”“人情社会”“重道德轻制度”的社会特点为“急功近利”的存在提供了可能性。 中国古代社会是典型的农业社会,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使得人们普遍重视血缘关系。血缘关系的亲疏往往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国人重视自己的生活环境和过往经历中缔结的人缘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中国人往往以人情的远近来处理一些问题。此外,中国古代社会的政体是典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一种少数人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国家权利集中于中央,这种政体与宗法制相结合,使得国家权利基本掌握在上层社会手中。这种社会制度使得权力阶层容易出现独裁的情况,事情的裁决也往往带有决断者的主观色彩。这便为利己主义在现实中的出现提供了可能。人治社会、人情社会的特点决定了人们重视社会中的人情优势,使得依靠人情办事的现象在中国普遍存在,在这种情况下,也就更容易产生不公正、钱权交易、暗箱操作等问题。 重道德、轻制度的社会特点为“急功近利”提供了可能性。儒家文化强调以德治国,用道德教化人心,重视人的自觉,强调道德上的自律性。孔子认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他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使民”有耻且格”。朱熹更是指出 :“天下之事千变万化,其端无穷,而无一不本于人主之心者,此自然之理也。故人主之心正,则天下事无一不处于正。”他指出,人主的道德力量是维护社会秩序的根本力量。德治在中国具有深刻的影响,这使得中国道德体系完善而法律体系、制度体系不够完善,相对于西方,中国的制度存在诸多漏洞。人本身是道德的矛盾体,制度的缺失会使人性的不足更多地表现出来。重道德、轻制度的传统社会特点使得中国人更有机会去钻制度的空子,而做出一些利己主义、贪功冒进的事情。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急功近利的社会行为提供了可能性。 4 “急功近利”在当今社会 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经济成为社会的主旋律,致富成为个人的直接目标。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经济政策使得人们片面追求物质,而忽视精神层次的发展,价值取向的紊乱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人们心理的失衡和行为选择的失范,由此,信仰缺失、道德滑坡,一些急功近利的现象不断出现。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健全,法律制度不够完善,也使得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和各种行为有了滋生的可能。 此外,社会转型时期的某些不良的社会心理也对急功近利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在现阶段,由于随机性机会的增多和不确定因素的增强,偶然成功的机会增大,使得一些人出现了利用时机、谋取私利的心理。 急功近利实为一种片面追求功利的浮躁心态。在现代社会中,我们要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社会规范体系,同时,加强舆论的正确导向,引导人民形成健康的社会心理,创造一种公平、公正的社会氛围。唯有摒弃急功近利的心态、脚踏实地,才能给人以平静,为心灵守得一方净土,平和地面对生活。


文章来源:《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 网址: http://www.jjyshfzyj.cn/qikandaodu/2021/0113/1098.html



上一篇:欧盟应对互联网平台经济职业安全健康监管的启
下一篇: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探析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投稿 |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编辑部|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版面费 |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论文发表 |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