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06/30]
- ·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06/30]
- ·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06/30]
- ·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06/30]
打造支柱性体育产业助力体育强国建设的思考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国办发【2019】40号)中明确,到2035年,体育产业要以“更大、更活、更优”的状态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1]这是一个令人向往的战略目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国办发【2019】40号)中明确,到2035年,体育产业要以“更大、更活、更优”的状态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1]这是一个令人向往的战略目标,这要求我国体育产业在接下来的15年中不仅要快速且要高质量的发展,明确主攻方向,不断培育新增长点。
1 2035年,体育产业会达到多大规模
一般来讲,一个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须达到一定规模,这个标准是该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5%及以上。
根据2019年1月国家统计局的发布,2018年我国的GDP超90万亿元,GDP增长率6.6%。[2]如果按照极端条件,假定以这个GDP增长率不变口径估算,2020年GDP为102.3万亿元,2025年GDP为140.8万亿元,到2035年GDP规模将达到266.7万亿元,保守取值整数即260万亿元。也就是说,到2035年,体育产业增加值要达到13万亿元,才有可能占GDP的5%。
2017年我国体育产业增加值为7 811亿元,总规模为2.2万亿元,[3]仅占GDP0.94%。以国内体育产业一线城市上海市为参考,2018年其体育产业增加值557亿元,总规模为1 496.11亿元,[4]也只占其GDP 1.7%。考虑到国内各省市自治区体育产业发展的非均衡特征,要以实现占GDP的5%这个支柱产业目标。任重道远,需要我们科学规划,理性推进。
2 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建设体育强国背景下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又好又快”成为今后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在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中,因众所周知的外部环境变化,“投资”和“出口”的拉动效应减弱,“消费”就成为“需求导向”宏观经济政策的抓手,经济发展驱动力也从传统产业转向新兴产业。体育产业作为新兴产业,顺理成章地被赋予重任,让体育消费成为促进国内消费新的生力军。与“供给侧改革”配合,我国体育产业只要方式得当和路径正确,整体发展就有望实现“弯道超车”,能够担当国民经济新增长点的大任。换言之,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对经济结构转型和消费升级都具有重要意义。
体育消费是我国居民进入小康生活后最具潜力的消费之一,市场前景广阔。加之我国体育产业所占比重还相对较低,与国外体育产业发达国家相比,提升的空间很大。这两股力量的合力,会促进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
3 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按照国发【2014】46号文提出的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5万亿元的阶段性目标,[5]以2017年为基准,那么自2018年到2025年的8年时间里,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的年均增长率就应该保在11%以上。如果这一增长率能够持续保持到2035年,扣除发展速度波动因素,经初步估算,体育产业总规模约为13万亿元,占对应年份GDP的5%,增加值为5.11万亿,占GDP 1.96%,将难以达成冲刺支柱产业的目标。在揭示体育产业发展巨大潜力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要实现体育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的奋斗目标,还须面对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体育产业年均增速有待巩固和保持。鉴于体育产业规模和增加值的基数还比较低,目前的高速增长是不用质疑的。但是,随着体育产业规模越来越大,规模和增加值的基数也在不断增长,欲保持现有的高速增长,将会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在今后的15年期间,我国体育产业至少要围绕“年均增长率”“年均增加值”“相对值”三个增速指标下足功夫。所以,体育产业要想冲刺支柱性产业,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如果是继续走目前“以体为主”顺便挖潜现有运动项目商业化的老路,无论是从规模和速度上,恐怕短时难对体育产业快速增长形成支撑!因此,在提升“三个增速指标”方面体育产业不仅需要继续“深挖潜力”,还要想方设法地快速“扩张境界”。
其次,对体育产业的投资还需加大。一是投资不稳定的现象比较突出。从已收集数据看,在国发【2014】46号文政策效应的推动下,2015年国内市场、社会力量在体育产业中的股权转让、赛事版权交易、投资基金设立等领域的投资额约为430亿元,环比大幅增长。由于国内体育产业可供投资的标的数量有限,2016年又环比大幅下降。此外,传统体育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对象是体育场馆,这方面的投资波动与大型赛事的举办频率相关,容易大起大落,很难稳定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投资水平上。二是投资领域以追逐热点题材为主。2017年,出现了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热,国内企业投资热情高涨,但受制于政策严控,多数仅停留在概念规划和计划投资阶段,观望氛围浓厚,离真正落地实施相差甚远。近年来,国家体育总局较大幅度地提升了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的批准数量,以换取体育投资规模的快速增加。然而,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对这些产业基地的相关投资承诺却很少被兑现,“虚投”现象普遍存在,甚至有少数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已经名不符实了。三是投资回收期长,回报率低,社会资本投入的积极性不高,投资来源不合理。体育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方向主要是体育场馆和体育用品制造领域,普通体育用品制造的产能已经处于饱和状态,其固定资产投资主要用于生产线及设备维护,处于较低水平。以“重资产”为特征的体育场馆投资,其投资回报率低,投资回收期长,投资来源多为政府财政投入,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资金来源有明显的单一性。各地方政府虽然面临“人均2平方米”体育场地硬指标的建投压力,目前受到地方财政收入减少的约束,将面临固定资产投资持续萎缩的窘境。从各地具体实施情况看,“等”“望”“看”的情形居多。如果有地方政府财政投入,也多属于小型的固定资产项目,“碎片化”现象也较为明显。
文章来源:《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 网址: http://www.jjyshfzyj.cn/qikandaodu/2021/0415/1386.html
上一篇:时尚传播专业的发展与特点
下一篇:如何让教师安心从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