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06/30]
- ·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06/30]
- ·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06/30]
- ·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06/30]
基于郑州创意文化产业背景下设计赛事研究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1 郑州创意文化产业与设计竞赛行业的发展现状 1.1 创意文化产业现状 河南省地处我国中原地带,历史文化悠久。从我国历代发展进程来看,曾是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中心,文化底蕴丰
1 郑州创意文化产业与设计竞赛行业的发展现状
1.1 创意文化产业现状
河南省地处我国中原地带,历史文化悠久。从我国历代发展进程来看,曾是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中心,文化底蕴丰厚,历史文化遗存较多。自2008年以来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开始加速发展,并形成了以郑州为核心,各地方文化特色为辅的产业园区、产业基地共计59个,但众多产业园区一般由企业主导和政府主导成立的,一般以文化旅游为主导,跟北京、上海、杭州等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相比,郑州文化创意产业的建设同质化情况严重,缺少本地特色。在我国众多城市中,很难脱颖而出,在打造城市形象的道路上任重道远。
不过随着郑州城市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的大力支持建设。郑州在这些年运作中,一直在发展其他产业的同时,也发展着文化创意产业,用文化软实力提升城市影响力。从2009开始,郑州市开始建设的金水文化创意园区,这是河南省第一家也是全国中部地区最早建设以创意为主的园区,主要功能包括:创业设计、广告行业、漫画设计及相关产品设计、文化表演领域、工艺品制作等。随后,2018年开始,郑州市开始整合二砂轮厂,成立郑州二砂文化创意园,是郑州市“四大历史文化片区”建设项目之一。通过文化创意园的建立,打造“河南记忆”文化消费产品研发基地和文化技艺体验与传承中心,将产业发展与城市时代遗产保护有机结合,共融共生,从而提升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
1.2 郑州市设计赛事行业现状
随着全球化的加剧,掀起了国际设计赛事的热潮。国际赛事的含金量高,影响力大,对设计者而言,平台更大,国内的大批设计师都纷纷致力于参加各大国际知名设计赛事。随着国际赛事的兴起,国际上出现了很多有影响力的设计赛事,举办赛事的国家也随之名声大噪。例如;德国埃森的红点奖,德国"IF奖"、美国"IDEA奖”。在设计界也掀起一股游学风潮,为我国的工业设计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目前郑州举办的设计赛事,一般是由当地政府、公益组织,或者一些企业外加高校组织承办的。跟以前的设计赛事的不同,不仅仅是为了促进当地的发展,更多的是为了向设计人员以及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同时也为企业、政府收集一些富有创意的设计点以及提高企业及城市的知名度。
随着设计行业的高速发展,郑州市的设计赛事发展迅速,设计赛事的评比规范日趋完善,并且逐渐与国际接轨。但是郑州市对设计赛事的关注度还有待提高,目前市政府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但是对于设计赛事行业才刚刚起步。市政府在其他行业赛事还是比较重视,例如: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2020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等赛事。但是在设计行业的赛事还刚刚起步,大多数还是高校联合组织一些设计赛事的征集活动或者是郑州市文化类社会公共机构进行活动的举办。跟北京、杭州、上海这类城市相比,设计赛事举办少、活动范围小、影响力不广,很难提升郑州的文化软实力。
2 创意文化产业与设计竞赛行业融合模式
2.1 渗透型融合模式
渗透式产业,则是用不属于本产业的活动模式对原产业进行渗透,最终为原产业提供生产宣传平台,从而加速原产业的快速发展,产生一套新的更具优势的生产方式。
设计赛事行业向创意文化类产业的渗透融合,在此过程中,既借助了创意文化产业的建设,为设计赛事的举办提供契机;也通过设计赛事平台,征集到更多优质的创意文化产业方案,同时也为其建设进行无形的宣传,达到共赢的状态。
2.2 延伸型融合模式
这种模式的重点是发挥创意文化产业、设计赛事行业彼此自身的特色与优势,通过合作互助,使两个行业能够互相补充,共同进步。通过设计赛事提升创意文化产业的知名度,使更多的投标者带着更好的方案对创意文化产业进行建设。而文化产业的建设,可以更好的营销设计赛事,为其带来更多的投资者,使设计赛事更具有文化创意气息,提升设计赛事的知名度。
两个产业的融合,必然会彼此融合,互相影响。优先发展的行业可以向发展滞后的行业拓展、融合。最终实现两个行业的良性互动,共同提升。
3 郑州设计竞赛行业的发展定位与愿景
郑州市创意文化已经发展十多年了,取得了一些突出的成绩。与郑州市商务创意文化产业相比,郑州市的设计赛事行业才刚刚起步,无论是资金的投入,还是设计赛事的规模,远远落后中部大城市。这与长期以来郑州市对设计赛事定位不明确、重视度不高有着直接的关系,特别是与郑州市对设计赛事行业发展的思路不够清晰明确有关,因此,需要从整体层面来定位郑州市设计赛事的发展思路。
文章来源:《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 网址: http://www.jjyshfzyj.cn/qikandaodu/2021/0722/1647.html
上一篇:互联网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的发展研究
下一篇:大数据时代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