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

来源: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0-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权威访谈·专家话新发展格局(八) 当下,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是什么?制约国内经济大循环的瓶颈是什么?如何深挖供给和需求的潜力,尽快巩固中国经济增长势头?对此,《经济

权威访谈·专家话新发展格局(八)

当下,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是什么?制约国内经济大循环的瓶颈是什么?如何深挖供给和需求的潜力,尽快巩固中国经济增长势头?对此,《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

张立群表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核心思想是在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下,坚持抓牢抓好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工作,坚持谋划好经济发展这篇大文章。只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增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不断让广大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日益充实起来,不断让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物质基础日益坚实起来,我们就一定能够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航船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张立群强调,尽管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困难和考验,但形势越是严峻,机遇就越会凸显。面对疫情这一重大灾难,中国率先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中国在疫情防控取得的重大战略性成果,为率先恢复经济提供了必要条件。如果中国经济能够克服困难,率先巩固持续增长势头,则不仅对第一个百年的圆满收官和第二个百年的良好开局至关重要,而且对世界经济走出困境、对经济全球化战胜逆流也至关重要。

“尽管外部环境错综复杂,风险增大,但中国仍然具备巩固经济增长势头的充要条件。”张立群指出,从必要性看,中国国内发展仍然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差距仍然很大;大城市人满为患而中小城市人气不足。作为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发展所遇到的困难、取得的成就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独一无二的。全面消除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和问题,仍然需要时不我待的精神和持续较快的经济发展。

他同时指出,从可能性看,中国有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强大的生产和供给能力、比较充裕的人力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保障;有14亿人口形成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以及巨大的投资需求。只要把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的潜力充分动员起来,就可以形成供给与需求相互适应、相互推动的运转格局,能够促进中国经济国内大循环全面畅通、并有力带动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良性互动,确立起经济的持续增长势头。

“制约国内经济大循环的关键问题是需求不足。”张立群认为,今年疫情对出口、投资和消费等三大需求造成了严重冲击,需求不足的问题亟待解决。他指出,需求对供给能力释放和国内经济大循环顺畅运转有决定性作用。需求不足,微观看会恶化企业市场预期、抑制生产经营活动扩大;宏观看会形成严重的产能过剩和资源利用效率下降。因此畅通国内大循环、带动内外双循环、巩固经济增长势头的关键,是牢牢把握住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尽快解决需求不足问题。

“市场不好时,企业不会扩大投资;在就业和收入情况不好时,居民不会扩大消费。”张立群表示,企业和居民等市场主体具有顺周期的行为特点。面对需求不足的问题,必须充分发挥宏观经济政策逆周期调节作用,通过财政货币政策的紧密配合,有效提振政府投资,进而带动市场需求好转,带动企业、居民行为特点转变。

张立群指出,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高水平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态环保设施的任务迫在眉睫。要把提振政府投资与补短板、强基础的任务紧密结合起来,通过长远综合规划大量增加重大工程项目储备,利用财政货币政策形成的充沛资金,尽快启动补短板、强基础的宏大工程,巩固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势头。


文章来源:《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 网址: http://www.jjyshfzyj.cn/zonghexinwen/2020/1013/868.html



上一篇:提质量强品牌 推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国内大循环下的中国经济与企业发展-中企筑链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投稿 |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编辑部|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版面费 |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论文发表 |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