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06/30]
- ·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06/30]
- ·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06/30]
- ·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06/30]
改革开放40周年:寿阳县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辉煌四十载 逐梦新时代 “寿绿”牌蔬菜畅销海内外,并登上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餐桌;粮食生产连续突破3亿公斤,成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大力实施煤炭资源整合,全县原煤
辉煌四十载 逐梦新时代
“寿绿”牌蔬菜畅销海内外,并登上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餐桌;粮食生产连续突破3亿公斤,成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大力实施煤炭资源整合,全县原煤生产能力达2300万吨;争当全省能源革命排头兵试点县,入选全国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成功申报“中国寿星文化之乡”“中国寿文化研究基地”;优先落实惠民政策,全面实施社会保障……改革开放40年来,寿阳县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团结带领22万寿阳人民,励精图治,攻坚克难,实现了从基本解决温饱到决胜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地区生产总值从4325万元,增长到108.9亿元,顺利实现过百亿目标;一般预算公共收入从503万元,增长到8.2亿元。改革开放40年来,寿阳在晋中的经济总量不断攀升,主要经济指标稳定增长,绝对额全部位列全市前列,经济总量稳居全市第一梯队。历经40年的艰苦创业,栉风沐雨,勤劳智慧的寿阳人民共同铸造了一个工业振兴、农业领先、商贸繁荣、文化兴旺的新寿阳。
项目转型提质增效
跃居晋中第一梯队
山西兰凯博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年产200万吨醚基燃料生产基地一、二期(80万吨年)工程项目。
寿阳县光伏农业华盛绿能(寿阳)农业项目。
国新能源寿阳县煤层气综合利用园区。
山西晋荞米业--先进的利尔康紫苏油口服液生产线。
寿阳区位优越,资源丰富,适宜大规模发展工业经济。改革开放前,由于起点低、底子薄、基础差,广大人民守着百亿吨煤炭资源、百万亩耕地资源,只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县域经济实力在全市全省处于落后位次。改革开放以来,寿阳坚持大开放实施大引进,大引进促进大发展,大力推行以煤炭为核心的煤电、煤化工、煤焦等深加工产业链,培育发展起了煤炭、焦化、电力、机械制造、化工、农副产品深加工等支柱产业,拉动非煤产业经济不断攀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寿阳坚持科学发展,不断创新探索,从新煤电化、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制造,到推进“能源革命排头兵”示范县建设,实现了转型升级的历史性跨越,先后引进建设了强伟纸业30万吨造纸、阳煤40万吨乙二醇、兰凯博200万吨醚基燃料、1GW光伏应用基地领跑项目等一大批产业转型项目。全县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从十几家发展到200余家,纳税百万以上企业达38家。
全县新能源项目发展到13个,总装机容量达159万千瓦;已并网发电项目7个,总装机容量33万千瓦;核准在建项目6个,总装机容量达126万千瓦。列入省级综改重大项目的阳煤集团煤电化循环经济园区,彻底改写了寿阳有煤无电的历史,成为寿阳主导产业转型升级的新亮点。山东鸿达煤基新材料产业园、南娄集团绿色循环工业园、金石化工循环经济园等高新产业龙头,着眼研发创新,革新装备制造,突出聚合效应,挖掘“新能源”潜力,推动“新材料”蓄势,引领“高新产业”崛起,全力推动寿阳工业转型创新性突破。
现代农业柳暗花明
乡村振兴谱写华章
墨西哥玉米之父--克鲁斯在中墨功能农业合作交流示范园指导。
全国旱垣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
寿阳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素有 “山西粮仓”之称。40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寿阳农业告别了传统的小农生产模式,逐步向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迈进,先后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等称号。粮食、蔬菜、林果、养殖四大主导产业带动农民人均增收5400余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7.38%。
党的十八大以来,寿阳抢抓农业供给侧改革机遇,做大做强玉米、蔬菜特色品牌。玉米生产坚持“稳定面积,提高单产,保障总产”,认真落实粮食直补、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等国家扶持政策,全县粮食种植面积68万亩,粮食产量3.5亿公斤,连续三年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建立收储运加为一体的玉米流通产业链,改变了长期以来产原粮卖原粮的初始水平,农民人均增收650元。借势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全力推进 “一县一业”蔬菜基地县、“一村一品”蔬菜专业村建设。全县蔬菜种植面积30万亩,总产量80余万吨,总产值8.5亿元,农民人均增收4100元。
文章来源:《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 网址: http://www.jjyshfzyj.cn/zonghexinwen/2020/1019/905.html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投稿 |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编辑部|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版面费 |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论文发表 |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