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五年规划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经验

来源: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1-0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今后5年甚至更长时

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今后5年甚至更长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

开门问策、集思广益,贯穿“十四五”规划《建议》制定过程,也是中国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体现。从去年11月召开“十四五”规划编制专题会议要求征求各方面与专家意见,到中央及地方召开各种企业家、党外人士、经济社会领域专家、科学家、基层代表座谈会,再到今年8月16日起开展网上意见征求,此次文件起草过程开创了我国五年规划编制史上首次“网络问策”,活动累计收到网民建言100多万条,社会参与度高,意见和建议富有建设性。

从1953年开始制定实施五年规划,中国已编制实施了13个五年规划。为保证决策科学民主性,中国出台重要方针政策、作出重大决策部署前都会明确要求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第一手材料。在五年规划决策机制方面,中国形成了包括前期调研、形成基本思路、起草中央《建议》、通过中央《建议》、起草《纲要》草案、公众建言献策、衔接论证、广泛征求内外部意见、审批与发布《纲要》等多个阶段和步骤的编制过程。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创新应用,也为中国民主决策提供了极大便利,顶层设计与问计于民正随技术发展更好地相结合。

国家发展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国情特点和发展需求,用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是中国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重要经验。中国历来注重制定长期目标及阶段性目标,五年规划是中国实现中长期发展目标的阶段性调整部署。新出台五年规划与原有规划既有连续性又具变通性,可在确保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基本稳定的同时避免出现僵化、指令化、脱离实际等问题。而且以五年为期,结合每一发展阶段世情国情进行科学合理调整,既尊重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又可明确历史方位与发展大势。

五年规划机制既有延续性、灵活性也有前瞻性,既考虑当前需求也顾及长远发展,既宏观整体部署也微观具体调控。在制定实施过程中,五年规划立足现实问题,着眼长期发展目标,协调规划各地各层级各领域发展路径,不仅是中央及地方推动发展的方向依据,也是其具体发展成果的考评依据。

在具体实践中,五年规划也在提升其决策科学民主性过程中不断创新国家治理模式,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央纲领性统筹性指导推动、各界各领域广泛动员反馈、小范围工作组集中总结并分析研究等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结合方式,是中国民主集中制原则的生动体现。而新技术、新方法、新流程的创新应用也有助于增强国家治理能力、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使中国发展中理论与实践、短期与长期、整体与局部、个体与集体的矛盾得到适度调和。目前,这一机制已从国家整体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规划推广应用到从中央到地方多层级多领域,并在不断创新完善中发挥更大作用,迸发生机与活力。

明年开始,中国将进入第十四个五年规划,这是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背景下,开放合作尤为重要且珍贵,中国也将在构建立足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中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

70多年来,从一穷二白到繁荣昌盛,从生活水平不高到生活质量提升,从少数人的富裕向多数人的发展,中国的发展极大提升了中国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如今,中国将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推动绿色发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等。在新冠疫情危机及“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全方面发展也将继续为世界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文/王辉耀(全球化智库(CCG)主任)

图源/视觉中国


文章来源:《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 网址: http://www.jjyshfzyj.cn/zonghexinwen/2020/1102/988.html



上一篇:郭声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下一篇:《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藏徽州文书类编》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投稿 |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编辑部|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版面费 |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论文发表 |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