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06/30]
- ·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06/30]
- ·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06/30]
- ·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06/30]
三亚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共育“同心树” 齐浇“团结花” ——三亚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崖州区抱古村种植的香水莲花受到三亚市民游客热捧。记者李学仕摄 热情好客的黎族阿姐。 博后村哎岬湖。
共育“同心树” 齐浇“团结花”
——三亚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崖州区抱古村种植的香水莲花受到三亚市民游客热捧。记者李学仕摄
热情好客的黎族阿姐。
博后村哎岬湖。本报记者陈聪聪摄
博后村“相见無墅”民宿。记者李学仕摄
香水莲花在抱古村睡莲种植基地池塘中盛放。记者李学仕摄
博后村
绿水青山之间,一条条宽阔的硬化道路连接大山外,一排排富有黎族特色的新房,承载着群众的“安居梦”;昔日许久未闻车马声的村道,小汽车的引擎奏起了动人的乐谱;孩童在敞亮的校园里,书声琅琅,开怀欢笑……如今,这样一幅幅美丽幸福的画卷,在三亚比比皆是,记录和诠释着三亚各民族群众守望相助、情同手足,共赴文明和谐,共奔美好幸福生活。
回顾一年来三亚少数民族经济社会走过的发展、奋进之路,全市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越来越强。
A 少数民族群众?齐心奔小康
暖阳四月,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在鹿城的大地上,一张张喜悦的笑脸、一个个美好的故事,展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结出累累硕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路上一个民族都没少……如今,生活在这片大地上的少数民族同胞,正朝着共同繁荣发展和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这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少数民族同胞用勤劳的双手,“拼出”了幸福的日子,腰包鼓起来。
伫立在吉阳区的博后村,一排排民宿在盐碱地里长成了“致富树”,人们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这几年,博后村因地制宜发展产业,闯出了一条以民宿业带动产业兴旺、促进乡村振兴的路子,目前共有民宿44家、客房1300多间,其中已建成营业34家、客房1000多间。
民宿产业的繁荣,为博后村村民提供了就业创业的机会,他们经营农家乐、小卖部,当店小二、服务员,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走进大山深处的育才生态区抱安村,不禁让人感叹其巨变:村民开起了小轿车,盖起了小洋楼,稳健的脚步正走在小康路上。作为三亚最偏远的村庄,距离市区80多公里,平均海拔600多米。曾经,崎岖山路成为村民发展经济、孩子求学、外出就医的“拦路虎”。现在,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互联网打开了村民看世界的“窗口”,享受扶贫政策之红利,村民志气“扶”起来,产业旺起来。
据统计,2020年,抱安村建档立卡户人均纯收入为.48元。“现在日子过得挺好,什么都有了。”家庭幸福指数不断提升,让村民张亚速脸上充满笑容。
B 产业兴旺?拓宽致富路
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产业兴旺实则重要,这几年来,三亚以“产业”为抓手,向土地要效益,为广大少数民族同胞谋发展。
四月时节的崖州区抱古村,绿树成荫,群山苍翠。在香水莲花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种植基地,池塘里的睡莲静静绽放,引得蜻蜓伫立。抱古村建档立卡户高真伟在这里务工,负责采摘睡莲,他动作娴熟,不一会就捧出一大把睡莲,脸上洋溢着笑容。忙着采摘睡莲的村民高真伟觉得,小康的的日子就如同眼前的花般灿烂。以前,仅靠种植水稻,勉强能填饱肚子;如今,不仅出租田地,还在基地务工,年底还有产业分红。“三份收入,以前想都不敢想。”高真伟说。
找准产业定位,引进好产业,延续产业链,才能让产业成为当地老百姓持续增收的好途径。引进香水睡莲,便是崖州区因地制宜谋划产业发展,疏通难点堵点,壮大村集体经济,拓宽群众致富路的一个例证。
在三亚少数民族地区,像抱古村这样引进产业,带动群众致富的还有很多。在育才生态区那受村百香果、芒果、槟榔及黄金蜜柚等产业,激活了那受村的“经济动脉”。这几年来,那受村整体推进“五带一自”扶贫模式,打造畜禽养殖、蜜蜂养殖、热作果蔬种植、食用菌种植、黎苗药种植等产业,为群众拓宽致富门路,让群众“钱袋子”鼓起,稳稳托起群众“小康梦”。
文章来源:《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 网址: http://www.jjyshfzyj.cn/zonghexinwen/2021/0414/1375.html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投稿 |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编辑部|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版面费 |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论文发表 |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13080523669(微信同号) 投稿邮箱:kf@400qikan.com